当前位置:首页 > 内江

激发企业活力 提振市场信心 内江市持续发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点击数:3211   来源:内江市工商联   发布时间:2023.02.22

2023年,内江市持续使出真招实招,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提振发展信心。

强预期,政策协同发力。新春伊始,全市各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抓生产,一条条生产线繁忙有序。其背后,是财税、金融、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加持。一是锚定目标,精准施策。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启明星”行动计划,不断充实市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建立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企业上市工作具体问题,并印发《内江市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奖励办法》,建立健全财政奖补政策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上市企业达5家。二是金融活水,助企纾困。着力建设承载五大金融服务功能的“甜城金融服务港湾”即线下“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港湾,为区域内有融资需求、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提供融资、融智一揽子综合服务,实现融资“只需跑一家”,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并依托该平台围绕普惠小微专项特色贷款产品等内容,深化金融服务沙龙和金融政策宣讲活动,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三是“精细”税务,破解难题。坚持以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服务模式,集中优势力量,推出特色服务品牌——宏伟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问题共解、发展共促”相结合的方式,以带好一个团队、打造一个平台、开好一个课堂、树立一个品牌“四个一”为目标,着力打造一个服务质效更优、征纳距离更短、智慧办税更丰、税务担当更显的税务服务团队,“一站式”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的难题,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四是稳岗扩岗,夯实支撑。制发《内江市强化供需对接做好企业常态化用工保障服务实施方案》,精心打造内江用工保障服务品牌——“甜城用工580”,着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实施全市人社干部“千人进千企”服务行动,911名人社干部职工作为人社服务专员深入1131家企业贴近提供一对一、“保姆式”用工保障服务;搭建内江就业“110”平台,扎实推进职业指导服务;创新研发快速匹配、动态推送招聘求职信息的用工保障服务平台,节约企业招工成本。

搭舞台,激发企业活力。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以及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市场暖意涌动。内江市拿出切实举措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一是创新发展添活力。一方面坚持“走上去”,努力争取省级及以上科技资金。2023年,全市已向上争取第一批科技专项资金1029万元,用于支持企事业单位43项科技项目实施。另一方面坚持“沉下去”,认真督促各县(市、区)兑付高企奖励。截至目前,县(市、区)已兑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资金720万元。二是发展空间强信心。全流程电子化招标,采用“不见面开标”方式,实现投标人“零跑路”;异地远程评标扩面提质,实现不同系统多类型项目异地远程评标;推进电子保函替代现金投标保证金,建成电子保函服务支撑平台,减轻投标人的现金保证金负担;联动建立部门合作机制、联合监管机制、问题会商机制,助推招投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企业放心投资、放手发展。三是要素供给助成长。全面落实“三零”“三省”服务,降低用户办电成本。出台国网内江供电公司低压业扩管理办法,对160千瓦及以下客户实施“零投资”直接低压接入政策;建立“甜城电管家+电力为民服务驿站”网格化电力服务新模式,在全市设立供电服务专区60个、供电服务点993个,村网覆盖率达100%;协同共建内江市“水电气讯”一体化联合报装服务,实现水电气讯业务“一表申请”“一站式”报装;不断深化“房产+用电”联动办理和政务系统“工程建设审批平台”一网办理,推广“刷脸办电”“一证办电”等智能办电终端应用;持续提升智能电网建设和精益化运维管理水平,组建30支专业抢修队伍,及时处理用电故障;积极推广“不停电”作业,减少故障和计划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服务,坚定发展底气。一是部门多“牵手”。内江市将人防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等9个审批服务事项纳入联合验收、并联审批,实现“一口进件、统一受理、联合验收、一口出件”。并在全省率先建立“12345+110、119、120、122”联动联办制度,整合12315等50条便民热线,建立12345便民惠企“总客服”,设置座席30个,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二是数据多“跑腿”。内江市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序推动“一网通办”创新应用试点,精心打造“甜成办”统一互动政务平台,开设特色服务专区8个,上架本地应用161个,医疗健康、人社服务、公积金不动产等12个方面服务掌上可办。三是服务高效能。内江市采取事前指导、前置服务等方式开展工程建设项目预验收,主动对接企业,上门“面对面”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完善各项验收资料,为企业申请验收提供全方位暖心服务。同时,狠抓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三化”建设,积极打造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创新帮办代办,探索帮代办志愿服务联盟模式,并设立“川渝通办”专窗,规范两地通办清单事项受理条件、申请资料等,实现政务服务提档升级。


责任编辑:牛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