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巴中

巴中市工商联用真情诠释扶贫

    点击数:6385   来源:巴中市巴州区工商联   发布时间:2020.07.24

巴中市巴州区天马山镇谢家湾村位于柳岗、南阳、白庙“三乡”交界处,距巴中城约60公里,地势辽阔,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辖6个合作社,分布在两座山上,一条小溪隔断两山,属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型。全村 254户,10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贫困人口207人,贫困发生率18.3%。2014年初,市工商联作为帮扶单位“挂包帮”谢家湾村,同时派出原市工商联经济科科长杨涛任第一书记。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随后派出市工商联秘书长杨云峰任第一书记。2017年,谢家湾村在市工商联帮扶下脱贫摘帽。

一、胸怀大局,全面改善基础设施。

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在改善贫困面貌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改善教育条件。2014年前该村小学属D级危房,25名学生无法安心上课。市工商联将村小纳入成都置信投资有限公司“春晓计划”,落实资金95万元,捐建教室2间、留守学生之家1间、教师办公室1间、教师寝室1间、厨房和厕所等,配备了教学必备设施设备,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难问题。二是改善交通条件。该村5社几十年来村民一直行走在突兀山岩上,没有一条道路通行,曾有2村民不慎摔死。市工商联筹资8万元,打通了通往该社的道路。协调市区财政、交通、扶贫等部门,硬化了1、3、6社3公里道路,沿线30余户群众到村委会从此不再走崎岖的山路协调交通、国土、扶贫等部门,打通该村13.5公里环线公路,方便了群众出行;连接1社和6社的桥河大桥,一遇大雨行人车辆便无法通行,1、2、3社及毗邻白庙乡的学官坪村就成了孤岛,由此,有两个老百姓得急病病死在家中,事发后市工商联领导干部非常揪心,迅速协调巴中市江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无偿捐赠30万元修建大桥,目前此桥已顺利通车,达成了1、2、3社老百姓祖辈未能实现的夙愿。三是改善用水条件。谢家湾村严重缺水,全村有近2/3的人,全年1/3的时间需靠三轮车到1公里之外的河沟拉水吃,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市工商联班子成员迅速协调区水务局投资130余万元修建了集中供水工程,并整治了6口病塘、新建3口微水池,基本解决了全村群众生生活用水问题。四是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从群众现实需求出发,协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协调机关经费、号召企业商会帮扶、协调市区相关部门等途径,新修建了60平方米村卫生室,损赠了医疗设备;对全村253户农户电网进行全面改造。

二、心系百姓,倾情为民排忧解难

一是做好精准识别确保精准发力。精准识别是迈好精准脱贫的第一步,是为接下来精准发力夯实基础,所以一点不敢怠慢、松懈。在精准识别“回头看”的日子里,为确保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杨涛在患重感冒、发高烧、不能说话情况下,坚持走村窜户、短信联系等方式,共识别59户189人,真正做到了解每户的致贫原因、帮扶计划、脱贫年限等情况,确保了贫困户识别的精准。二是抓产业,增强群众“造血”功能谢家湾村的海拔在800米以上,耕地面积690亩、林地面积3090亩。森林资源丰富,有金银花、木耳、白蜡、核桃产业,但均小、散。对村民来说,以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种植养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如何授民以渔,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及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先后组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前往周边乡镇及我市发展得好一点的新农村考察学习产业发展、新居建设等来改变老百姓的观念,通过实行产业帮扶,增强“造血”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通过发展“五小经济”,即每户发展一个“小禽园”(每户养20只以上的鸡)、一个“小药园”(种植0.2亩以上中药材)、一个“小耳园”(栽种20瓶以上木耳菌种)、一个“小菜园”(种植0.2亩以上蔬菜)、一个“小果园”(栽50颗以上果树),巩固传统优势产业,促进脱贫增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引进了巴中市蜀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市工商联与该村签订丹参种植合同,向村民垫支提供500斤丹参种子、专用化肥、农药等;协调单位落实产业帮扶基金50万元,免费提供5000株蔬菜苗、2300只土鸡苗,2500余株青翠李,扶持种植名贵苗木200亩,承租青冈林养殖柞蚕300亩,发展家禽养殖3000余只。目前,全村培育已培育中药材种植大户3户,养牛大户(5头以上)3户,养鸡大户(300只以上)2户,养羊大户(10只以上)10户,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大力倾情帮扶困难群众。几年来,工商联充分利用联系企业的优势,大力帮助弱势群体,共给建卡贫困户发放慰问金6万余元,向困难党员和群众赠送棉衣、棉被、大米、面和菜籽油等生活用品折合20万余元,给留守学生送去棉手套、彩色笔等学习用品及体育用品折合人民币1万元;捐赠化肥10吨;组织开展了免费诊疗800人次,查出大病患者3人,捐赠1万余元常用药品;邀请律师现场解答涉法事务,受到群众普遍好评,也坚定了脱贫信心和决心。谢登远,全村最困难的贫困户之一,了解到他以前在外务工学习了养殖技术,于是第一书记垫资支持其发展土鸡养殖,孵化的小鸡全部收购帮助出售;陈加哲,其父母双亡,弱智并患有精神病,其叔伯、姑姑等亲属均避而远之,由于无人照顾,只能长期在外流浪,多次被民政部门遣送回家,第一书记主动将他安排到恩阳区荣川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接受劳动技能培训,每隔1周专程前往探视,每次送去衣服、水果及食品等,现在他能够自食其力养活自己。

三、勇破旧俗,努力促进村风文明。

一是强化思想引导。每月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集中学习,谋划强村富民路子,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集中宣讲中央、省、市、区精准脱贫政策,让惠农惠民政策知晓面更宽,群众参与面更广。二是厘清制度规范。根据村情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党务村务公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三会一课”、“一事一议”制度、“两委”班子结对帮扶制度、低保及社会救助评定制度、惠民政策责任追究制度、村“两委”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村“两委”干部轮流坐班制度、民事代办制度等制度,并全部上墙公示,使村两委办事进一步规范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制定《村规民约》。滥办宴席是农村长期制止不了的歪风,与村两委一道迎难而上,采取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将村民最关切、认知较一致的事项归类为13个方面,努力让谢家湾村全体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同时,在此基础上,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完善我村村规民约,根据我村实情,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制定“提倡新事新办、严禁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文明礼貌、弘扬孝道文化”为三大内容的村民承办宴席的相关规定。该村规民约得到了全体老百姓的认可,已经于4月1日正式实施。四是创新宣教方式。积极协调市、区司法部门在谢家湾村开展“新平民教育”宣讲活动,举办“法律七进”活动,每年聘请律师到村为全村老百姓法律法规宣讲。利用“农民夜校”宣讲惠民政策、弘扬感恩孝道、领悟生活哲理等,积极营造优良民风民俗,培育更多的法律明白人和能人式的新型农民。

总之,市工商联这几年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正如春雨润物,在谢家湾村无声绽放,让谢家湾村悄然地改变着模样,所做的事得到了全村老百姓的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工商联将继续用真情换取信任,用真心捂热民心,与“村两委”领导班子一道,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带领全村老百姓一步一步走向脱贫奔康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