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巴中

对巴中市通江县非公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点击数:4546   来源:巴中市通江县工商联   发布时间:2017.03.0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将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多个层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激发了我县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推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县非公有经济发展实情,我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现就全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设提出如下思考。

一、全县非公经济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到2016年底,全县共登记非公市场主体17000余户,其中,私营企业18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7个,个体工商户14528家,安置就业20余万人,创税3.7亿多元。由此可见,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增收的主要渠道,是税收、投资、再就业的主体,在大交通、大产业、大扶贫、大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制约非公有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难度较大。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非公经济组织在融资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单位和行业思想不解放,风险意识过强,在融资上还存在机制不顺、程序繁多、门槛较高等问题,致使非公企业融资出现“五难”:一是固定资产贷款难,二是流动资金贷款难,三是融资担保难,四是直接融资难,五是资产抵押评估登记难。

(二)企业自身能力不足。一是思想保守。大多数非公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创新意识较差,抗风险能力弱,转型升级慢,市场竞争力不强,依然维持在低水平发展状态。二是经营管理粗放。大部分存在资本结构“家庭化”、用人制度“家族化”,以经验决策为主,没有长远的人才引进、培养、储备计划,缺乏懂技术善经管的中高级人才。

(三)政策享受不均衡。一是个别职能部门在引进项目时,对非公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热衷于引进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关照和支持力度不够。二是“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依然存在,非公企业难以享受到同等优惠政策,一些垄断行业的“霸王条款”没有解除,加之,有些扶持政策不具体不明确,附加条件太多,难以操作,政策效能不能充分发挥。三是宣传服务不到位。关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多以文件形式下发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对社会公布大多采用在政府网站发布,企业不了解,覆盖率不高。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重在拓宽融资渠道。一要注重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形式,通过资产评估、资金评估、信誉评估等形式为企业风险抵押担保,积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规范和保障民间借贷,发展股份制合作企业。二要完善担保体系。成立县非公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建立企业信用等级制度,逐步探索创建“由政府整合资金提供‘风险补偿金’、企业自愿缴纳‘互助担保金’、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三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向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增强企业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借贷和其他融资契约。

(二)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引”、“留”相结合的原则,抓实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由政府出面,每年邀请经济专家或知名企业家来通讲课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和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二是用好用活国家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政策,培养大批普通型一线工人。三是通过选派培优、高校引进、校(院)企合作等方式,自主培养一批中高级人才,并通过用事业和待遇留人,持续给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人才队伍。

(三)合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政府应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非公企业管理部门牵头,会同人行、银监等部门参加的非公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工作指导协调机制,适时召开融资会、恳谈会、项目推介会、信贷供需对接会,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二是建立有利发展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政策,争取上级对口部门对非公企业的资金支持,让非公企业享受外来投资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对非公企业在贷款贴息、定点企业补贴、科技产品奖励资金、孵化园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三是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坚持“非禁即入”,制定负面清单,梳理和兑现扶助政策,定期组织督查督办,让非公经济有序地融资、顺畅地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为非公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围绕“绿色耳乡·红色通江”的战略定位,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责、企业主体、资源整合,突出抓好以“通江银耳”、“巴山土猪”、“罗村茶”和“空山核桃”为代表的通江特色品牌;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做强山霸王、罗村茶业、巴山牧业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二是科学规划,深度开发诺水河-空山-唱歌石林国家级景区和王坪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资源,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资本红利。

(五)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要素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发展壮大的保障。一要破除弹簧门、玻璃门,为非公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二要强化水电气等能源保障,在用水、电、气上,落实差别价格政策,将资源优先向效率高的企业倾斜。三要加强用地保障,对落户企业落实用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新区、园区,对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大、产出高的产业项目优先安排供地。四要强化道路和办公用房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在创业孵化园优先解决非公企业办公用房,优先解决园区企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