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新常态下攀枝花市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点击数:6513   来源:攀枝花市工商联   发布时间:2016.02.24

建市五十年来,攀枝花市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市民营经济保持了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解决新增就业、促进对外贸易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逐步成为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从全球经济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全球经济越来越呈现一种所谓“新常态”的长期化,增长率较低,风险很大,失业率高,货币政策宽松,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从国内经济看,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经济持续下行,企业利润增长趋缓,经济转型升级动力增强。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攀枝花经济发展也出现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总产量减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攀升、投资储备不足等困难,面对新常态下攀枝花经济发展的困难,攀枝花市的民营经济只有加速转型,才能实现自身的壮大发展。因此研究新常态下攀枝花市民营经济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攀枝花市民营经济取得的成绩

(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新常态下,攀枝花市民营经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前,全市民营经济已逐步由早期分散粗放型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式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70.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3%。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17.52亿元,增长10.5%,占GDP的比重为47.9%,比201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出1.8个百分点。

(二)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占比份额大幅提高

2014年攀枝花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17.52亿元,同比增长10.5%。2005年以来攀枝花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每年增速均在10%以上,且每年增速均高于当年全市GDP增速,2014年民营经济增速高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快速增长,使得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6.6%,提高到2014年的47.9%,占据近“半壁江山”,对攀枝花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社会贡献继续加大,引擎作用持续增强

攀枝花市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所占比重和对攀枝花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08年以来攀枝花市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且呈增加趋势,2014年攀枝花市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实现税收收入在全市总税收收入中占比达到58.17%,成为吸纳就业、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三产比重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随着攀枝花市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空间持续扩大,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迅速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其比重呈上升趋势。2014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41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3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05.34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15亿元,增长8.7%。2014年民营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40:73.13:24.47,第一产业累计增长率与2013年相同,第二产业累计增长率比2013年减少3.5个百分比,第三产业累计增长率比2013年提高0.2个百分比,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二、攀枝花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全球经济市场环境不乐观

民营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弱,对于市场需求以及经营成本改动十分敏感,国内外市场只要出现波动,民营企业就一定会被牵连。目前,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新常态下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外界环境并不乐观。从国外看,国际市场十分低迷、贸易摩擦加速,全球经济复苏不够稳定。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具有下行问题,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以及全新产业的发展中的不稳定性都会长期存在。

(二)产业结构单一

攀枝花市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是以钢铁和煤炭开采为主导,经济的增长依赖自然资源的产出,近几年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是第二产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而资源产业及相关的重工业部门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又明显大于其他工业部门。同时工业主要是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科技含量低,新技术应用程度不高,技术进步速度较缓慢,产品增加值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三)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

我市民营企业大多主要靠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进行融资。近年来,攀枝花市政府和各金融机构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收到一定的效果。2014年我市增加信贷总量49.8亿元,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6亿元,减免税收17.12亿元,提供应急转贷资金17.48亿元,但由于金融体制和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彻底扭转,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并且“重大轻小”、“重强轻弱”的倾向比较突出,这种倾向不仅表现在银行贷款上,也表现在民间借贷上,大企业的贷款余额和增长率都远高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也比较高。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也已成为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中国证监会披露,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超过50%,其中在主板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为30.06%,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76.18%,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95.92%。2011年共有257家民营企业共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754.2亿元,占全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总发行规模的7.4%。从这两种直接融资方式的条件和我市民营企业自身的实力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仍不具备所需的资格条件及承担发行费用的能力。

(四)企业体制机制不健全

首先,产权结构封闭单一,企业内部产权界定不清晰。我市多数民营企业的产权主要集中在创业者及其家族成员当中,结构比较封闭和单一。企业家的私人财产同企业财产之间、家族成员之间股权结构界限不清。其次,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水平落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家族成员掌握着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企业的运营和收益完全从属于家族成员的利益。有些企业即便建立起法人治理机制,但是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合理分离,创业者及其家族成员既是企业的股东又是董事,同时兼任企业总经理或其他主要职务,最终导致企业的管理制度难以发挥其作用。最后,企业各项机制不健全、不科学。民营企业组织结构一般比较简单,管理缺乏全面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大都依托血缘亲缘,导致制度流于形式、人治大于法治、任人唯亲等现象发生,员工不仅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也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

(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在攀枝花市第二、三产业的内资企业中, 私营企业占 87%, 是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居多,股份有限公司偏少,因而普遍存在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缺乏科学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以及绩效评估和激励体系不完善等,导致民营企业内部激励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管理创新水平低下。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与人才投入,因此造成我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较弱,具有自主品牌产品的民营企业还较少,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产品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企业设备陈旧、生产落后、污染严重、产品档次较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攀枝花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我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和民营企业两方面的力量双管齐下,既要盘活存量,也要扩大增量,同时加大民营企业的创新力度,实现民营经济新一轮的大发展。

(一)盘活存量谋升级

政府要主导和指导我市民营企业升级原有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采取低耗、高效的生产方式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淘汰过多低水平低效率重复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应积极参与到攀枝花市以钒钛资源开发区为中心的特色有色及化工产业基地的建设,合理有序开采钒钛资源。特别是以钢铁产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要在保持钢铁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把产业发展重心转移到发展钒钛产业上。在全市民营企业中争取树立1到2家钒钛产业标杆企业,予以培育和扶持。适时推进电子产业发展,建设与钒钛产业相配套的电子信息软件业。政府对民营企业可通过公开招标来下放资源开发企业项目,实行深度加工开采,活跃民间资金的流动;对实行节能环保项目的民营企业减少甚至减免所得税;加大财政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同时加强伴生、共生资源以及煤矸石、粉煤灰等传统意义上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开采、加工、回收、再利用的产业循环。

(二)扩大增量调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攀枝花市民营经济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是攀枝花加速发展、率先崛起的新引擎。政府必须要立足攀枝花优势资源产业,推进农业精品化、工业集群化、服务业集聚化,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产、二产、三产的调整方向,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农业方面,要着力将芒果、石榴等特色农产品打造成攀枝花农产品的精品品牌,提升攀枝花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在工业方面,要围绕钢铁、煤炭工业调优,机械制造工业调强,材料加工工业调大的思路,不断加快攀枝花新材料产业、钒钛低微合金、机械制造产业和新型机械制造加工基地建设步伐,着力培育壮大集中度高、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含钒钛汽车零部件,钢铁、煤炭延展加工,机械制造、钒钛耐磨铸件和工业物流等支柱产业。由攀枝花运力汽车部件制造公司和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发动机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中国重汽集团攀枝花矿用车有限公司,正围绕四川五大高端成长性产业,重点打造集矿用车、工程机械、各种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矿用车(工程机械)生产基地。攀枝花市润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依靠攀枝花独特的钢材中含钒钛成份的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具有耐高温、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比一般齿轮延长20%-30%的特点,该公司目前各类齿轮产品供不应求、无库存,已经列入省、市重点技改扩能项目。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阳光资源,空气、温差、海拔、生态、农产品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发展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不断壮大其产业规模。

(三)加强创新促转型

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转型,而转型重点在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根基。加强创新对攀枝花市民营经济发展以及民营企业培育壮大有重要意义。

抢抓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物流业。攀枝花市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也是四川构建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南向的开放门户。政府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和四川省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特别是线上线下(O2O)、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模式的探索和运用,促进攀枝花市物流基地的建设,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专业服务水平。

优势资源创新利用促转型。政府要鼓励创新,指导企业缩短流程、精确生产、送货上门,利用“互联网+”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特殊材料,变钢铁冶炼厂为制造业“服务商”。攀枝花市是全国第三大石墨矿区,蕴藏着超百亿元的产业规模,要积极向无锡、宁波等先发地区学习取经,科学发展我市石墨产业。我市太阳能发电尚有320万千瓦、风能发电还有140万千瓦的装机空间,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出路,政府要加以扶持。另外攀枝花市将大力构建“一核一轴五板块”的产业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与五大产业链条、10个产业集群,共同构筑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政府应基于攀枝花市独特的阳光资源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市情,大力发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畜牧水产、林下生物和优质烤烟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相关绿色旅游产业以及生态环保产业,促进我市绿色经济的发展。26度果园目前已与20多个专业农业合作社合作,直供优质水果,即是成功例子。

面对新常态,首先要充分利用我们拥有的城镇化广阔空间、强大的区位优势等抢抓机遇。面对新常态,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原则,加快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尽快走上“低物质消耗、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型增长之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与经营模式创新,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自主品牌,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实现民营经济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大发展。